是怕他去安置点找人?所以这是连面儿都不想露了。
实则这三个人,是去串联了。冷静一门心思,要让更多的知青,在请愿信上签名。事情宜早不宜迟,签完名之后她还得把信送到京城去。
越是早日把愿给请下来,大家伙儿就能早点少些皮肉之苦。
叫着赵红妆和刘建军,吃过早饭之后就直奔其他安置点。事未成,冷静也不知道其他知青对这件事的态度如何,自是没告知任何人,他们的去向。
不上工是真,惹了冒队长恼火也是真。这一路冒队长都在想,冷静总说要服从安排、服从安排,可她这个联络人,都不服从生产队的安排,不以身作则还勒令别人服从安排呢。
这么一对比,崔娴可比冷静要好太多了。用事儿来服人,而不是用嘴巴。
到了大队部,冒队长进来办公室见几个其他生产队小队长也在。他还没等把这几日知青的劳动以及旷工情况说出来呢,就见大队长一脸难看,火冒三丈的架势。
瞧着样子,是正在气头上呢。冒队长不知道自己这状,是告还是不告。
大队长看了一眼冒文栋,问他来有什么事儿。听他说完之后,大手拍了一下桌子,低声暗骂了一句。他恼火的也是知青的事儿,几个小队都出现了零星类似情况。
有些知青,的确无法适应这样高强度的劳动,直接就倒炕不起。也有些,是根本就没有要参加春耕劳动的觉悟和心思。
与这些学习过文化的知青较量,生产队的小队长还真不是对手。
冒文栋连连点头,的确,在开会的时候,冷静的态度很好,其他知青也是配合。但这才几天,冷静就先带头旷工了。
也就是宋坤还有点觉悟,现在带着其余人继续劳动。那几个知青,眼下还算是能干点实事儿,但能坚持多长时间,也不好说。
俩人探讨几句,最后把目光落在一直默不作声,稳稳抽着旱烟的老支书身上。
老支书见大家安静下来之后,抬着眼皮子扫了一圈,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有没有这些城里娃干活,地里的收成会变吗?”
其余人相视一眼,纷纷摇头。
老支书吧嗒一口长烟枪,说大家都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首先不能让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