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围墙,院子里的风减少绝大部分,崔娴摸着玻璃罩的温度,也不用再遮挡木板。进屋之前,给灶膛里的柴火添加好、调整好。
砌了一天的墙,崔娴躺在热乎乎的炕头,让后背接受火炕的温热,腰背舒服很多。虽然她不喜欢睡在硬邦邦的火炕上,但身体疲惫的时候躺在或者是趴在上面一会儿,还真是舒服。
不过她在好奇,冷静私自旷工,还带着赵红妆和刘建军一起旷工,还没在知青点是干什么去了?她不会不知道,当一个‘逃兵’的利害吧。
作为联络人,直接带着知青当‘逃兵’,甚至目中无人,连冒队长那边都没知会一声,明显就是没把生产队的小队长放在眼里。如此行径,太过大胆和鲁莽,不像是冷静会做出来的。
纵使是冷静与曹副主任有些交情,但此事若真是被生产队给严重化当个典型,曹副主任也未必能护得住冷静。就算是能保冷静周全,那赵红妆和刘建军肯定得背处分。
难不成,冷静是想借机搞事情,不参加劳动,若真东窗事发被生产队数落,就让赵红妆和刘建军这俩人背锅当冤大头?
那冷静,到底是去筹谋什么事了呢?崔娴百思不得其解,冷静作为小领导带头旷工,到底所为何事……
崔娴忽的想起来那封请愿信,冷静不会是去鼓动其他安置点的知青签名吧。此事非同小可,不管是于知青还是于生产队。
思忖半晌,崔娴觉得冷静即便是拿到多数知青,以签名方式支持,她也不会贸然把这封信给送走的。牵扯的知青越多,波及范围越广,冷静要承担的责任越重大。
头脑一热写下请愿信,淡定下来之后再看这件事,冷静就会发现其中的厉害关系。以冷静只贪功不想担责任的性子来说,应该不会。
崔娴猜测,冷静借为众知青请愿之名,走这么一遭没准可以博知青的信赖,此时身处高强度劳动中的知青,正渴望有人能‘解救’他们。
此时冷静出现,无异议绝望中的一缕光,不管事成与不成,冷静这个‘救世主’的形象,能在不少知青心中站稳。得众人拥护,受人敬佩,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