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临时改成的组委会办公室里,王参谋把钢笔往墨水瓶里一蘸,抬头时眼睛亮得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他翻开笔记本,刷刷刷写下“流动培训”四个字,“听上去挺有意思。具体怎么做,你有什么想法?”
林川坐在对面条凳上,膝盖顶着掉漆的办公桌。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斜照进来,远处比武场的呐喊声、各种枪械的响声隐约传来。
他摸出个铁皮烟盒,拇指挑开盒盖,从里面掏出几根卷烟:“特派员同志,您看啊……”
林川把一根烟横放在桌面上:“这是上官屯。”又抽出第二根,斜搭在第一根旁边:“这是王家沟。”接着是第三根、第四根……六根香烟在桌面上排成一个半圆。
“打个比方,这是六个先进民兵连。我的想法是搞流动培训站。”他用火柴盒当作指挥部,轻轻推到六根香烟中间,“六个生产队各有所长……”
他的手指点向第一根烟:“比如上官屯,擅长单兵基础训练和山地攻防……王家沟,擅长爆破和投弹……李家寨,高射机枪和迫击炮……再一个,武装泅渡……”
第五根、第六根……每根烟都代表一个民兵连的绝活。
王参谋的钢笔悬在纸上,墨水在笔尖凝聚成滴。
“您看咱们民兵都是生产队的骨干……”
林川继续说道,“都在农忙间歇抽时间训练,如果搞成流动培训站,一方面不浪费劳动力资源;第二呢,各生产队都是因地制宜,现成的训练器材和场地,不需要再进行二次投入经费;第三,又能解决师资的问题。”
王参谋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怎么解决师资问题?”
“采用’轮教轮训’制。”林川将火柴盒打开,取出几根火柴,分别架在香烟之间,“每个生产队负责自己最拿手的科目。比如上官屯带训练,我就把赵四海他们编成示范班;轮到王家沟教爆破和投弹,他们的王铁柱就是主教官……”
王参谋的钢笔悬在纸上:“训练周期呢?”
“分三个阶段,每阶段十天。”林川说道,“第一阶段基础科目在各队轮流教,第二阶段专长强化定点学,第三阶段合成演练可以集中在一个地方……这样可以分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