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 2011 年发布的 iso\/iec\/ieee ,基于 ieee 1471,吸收了“视点与视角”思想,将其纳入国际标准,作为架构描述的推荐实践,ibm、微软等企业纷纷采用这一方法,用于云计算平台、金融核心系统等复杂系统的架构设计,有效解决了多团队协作的难题。
秦奕深知,只有引入这套方法论,才能精准构建机场信息化系统,打造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系统。
“视点与视角方法论?”陈宇听到这个陌生又内涵丰富的词,一时之间不太能明白其中的关键。
“对的。”秦奕详细解释道,“这个方法论的核心思想有两个,其中视点是针对特定利益相关者的关注点定义架构描述的模板和内容。”
“像业务人员主要关注流程,而开发者更关注模块,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业务架构来和业务人员沟通系统的功能特点,而用一个开发架构来与开发者讨论如何开发这个系统。”
“视角则是跨所有视点的通用关注点,需要在每个视点设计中同步考虑,一般来说一个系统设计中我们主要需要考虑的就是性能和安全视角。”
陈宇听后,点了点头:“那按你之前对信息化系统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涉及业务人员、系统管理者、运维团队、开发团队,这些都能作为视点?每个视点都会衍生出相关架构?”
“对的!” 秦奕继续说道,“不过,架构和利益相关者并非一一对应。有些利益相关者关注的内容较多,比如开发团队,既关注系统代码如何开发,也关注数据在系统中的流转,这就需要两个视图。”
“在我看来,从视点出发,机场运行控制中心可分为业务、逻辑、物理、部署、开发、数据这几个架构;从视角出发,有运行、安全这两个架构,而每一个架构通常都会回应一个核心问题。”
“业务架构要回答系统解决什么业务问题,为此,最终要产出对应的业务流程图和领域模型。业务流程图能直观展示业务流程,领域模型则梳理业务涉及的关键概念和关系。”
“逻辑架构反映系统由哪些组件组成,我们得为机场运行控制中心确定组件图和接口定义,让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