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在府中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他的几个心腹谋士围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怒了他。“大人,如今形势危急,慕容瑾那封信若是被证实,我们可就全完了!”一个谋士小心翼翼地说道。
奸臣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哼!绝不能让他们得逞。我们必须想办法,把这封信说成是伪造的,把水搅浑,让皇帝对慕容瑾也产生怀疑。”
另一个谋士皱着眉头,思索片刻后说道:“大人,我们可以从信件的来源入手。就说慕容瑾为了陷害大人,派人偷偷潜入您的府邸,伪造了这封信。以大人在朝中的地位,难免会招人嫉妒,慕容瑾此举就是想借皇帝之手除掉大人。”
奸臣听后,眼中一亮,觉得此计可行。“好,就这么办!你们立刻去散布这个消息,让京城上下都知道慕容瑾的‘阴谋’。另外,再找几个能言善辩之人,准备在朝堂上为我说话。”
心腹们领命而去,很快,京城的大街小巷便传出了慕容瑾为陷害奸臣,派人伪造信件的谣言。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开始对慕容瑾的行为议论纷纷,而奸臣的党羽们也在朝堂上四处活动,拉拢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大臣,试图为奸臣开脱。
几日后,皇帝召集朝中精通文书鉴定的大臣和情报人员,询问信件核实情况。鉴定大臣们面色凝重,向皇帝禀报:“陛下,经过我们几日的仔细鉴定,从纸张的材质、年代,笔迹的特征、书写习惯,印章的纹理以及信件内容所涉及的诸多细节等方面综合判断,此信确系奸臣亲笔所写,且所用纸张、印泥等皆与奸臣平日所用相符,并非伪造。”
皇帝听后,脸色愈发难看,怒喝道:“这个奸臣,竟然真的做出这等通敌叛国之事!”
很快,朝堂上就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支持慕容瑾的大臣们纷纷要求皇帝严惩奸臣,以正国法。“陛下,如今证据确凿,奸臣通敌叛国,陷害忠良,罪不容诛,必须立刻将其问斩,以儆效尤!”张尚书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