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落在那厚厚的一摞书上,仿佛能透过书页看到其中蕴含的无尽知识和智慧。
朱元璋不禁感叹,这不仅是一部书籍,更是老四朱棣的心血结晶,是大明王朝文化繁荣的象征。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对永乐大典的赞赏之中时,突然眉头一皱,眼底闪过一丝疑惑。
他喃喃自语道:
“只是这样一部巨作,为何后世却只剩下区区几百卷呢?而且大部分还都在那些西洋人手中?”
这个问题让朱元璋感到十分困惑,他实在想不明白,如此重要的一部典籍,为何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流失得如此严重。
难道是因为战争、火灾,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永乐年间,阳光洒在紫禁城的宫殿上,熠熠生辉。
朱棣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穿过重重宫墙,落在远处的天幕之上。
突然,他像是发现了什么令人激动的事情,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朕没想到,这永乐大典当真成为了千古奇书!”
朱棣的心中涌起一股豪情,他想起了当初编撰这部大典时的艰辛与决心。这部大典汇聚了天下无数的知识,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文化、工艺农艺等各个领域,是他为了造福后世子孙而精心编撰的。
然而,此刻他的心中却有一丝疑惑和不甘。他喃喃自语道:“只是为何,朕的永乐大典会出现在西方呢?里面的知识包罗万象,无论是工艺还是农艺,只要学会其中一种,都足以让人谋生。可如今,这些宝贵的知识却被那后世的西洋人学了去!”
朱棣的眉头紧紧皱起,他不禁开始思考起这其中的缘由。是因为明朝的国力衰退,导致永乐大典外流?还是因为西方人的贪婪和掠夺,将这部奇书据为己有?
无论如何,朱棣都感到无比的惋惜。他原本希望这部大典能够为华夏子孙带来无尽的智慧和财富,却不想最终落入了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