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转折发生在一次客户座谈会上。当李阳带着管理团队倾听合作方的意见时,某欧洲客户直言不讳:“如果明年你们的产品还达不到欧盟的碳排放标准,我们只能终止合作。”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让原本摇摆的管理层开始重新审视环保转型的必要性。
在经过七轮修改后,环保改造方案终于成型。李阳在全员大会上展示了新的蓝图:生产线将采用ai智能能耗管理系统,实时优化能源使用;包装材料全部替换为可降解材质,同时建立产品回收闭环。他特别强调:“我们不仅要做环保的践行者,更要成为标准的制定者。”
为了缓解短期阵痛,公司推出“绿色攻坚”激励计划:生产线上的工人每提出一个节能优化方案,都能获得奖励;管理层的绩效考核中,环保指标占比提升至30。当第一条改造后的生产线试运行时,李阳带着管理层现场见证——能耗比改造前降低了38,生产效率反而提升了12。
三个月后的董事会上,李阳用一组数据说服了股东: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绿色信贷和政府补贴覆盖了40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市场对公司的环保转型反响热烈,新推出的环保系列产品预售量突破百万台。当董事长敲响表决槌时,会议室响起了久违的掌声。
走出会议室,李阳望着窗外的霓虹灯火,手机收到最新消息:公司的环保改造案例被写入行业白皮书。他知道,这场关于环保转型的内部博弈,不仅是一次艰难的决策,更是企业发展理念的彻底革新。从这一刻起,绿色发展不再是口号,而是深深融入企业血脉的生存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