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明历史上首次武举殿试。
不管李国普当初提出武殿试是什么目的,朱慈炅接招了。
大明武举虽然历史悠久,但都到会试而止,殿试从未举办。
在大明武举中的确也出过不少名将,比如俞大猷和“三元天下有,两解世间无”的文武双解元熊廷弼。
也不是每个皇帝都办武举会试,嘉靖、隆庆年间就几度中断。
即便是武举会试,授官也大多不高。
不过,小皇帝原来的侍卫亲军,现在的勇士营、四卫营将领方懋昌和陈震亨都是武进士出身。
紫禁城西苑太液池畔,甲兵鲜艳,旗帜林里。
殿试大校场设于太液池畔,按小皇帝要求,包含了水陆两部份,水中浮台和那两条改装的战船特别突兀。
陆上倒是正常的设置,战鼓,兵器架,跑马地,箭靶等陈列表明了殿试的内容。
不过,一个不显眼的位置,那50支鸟铳也很异样。
校场正北设置监阅台,高大的御座,表明了皇帝要亲临。
在士兵护卫的入场左侧悬挂起了三副画像。
第一副是大明武举戚武毅公。画像配文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第二副是宋武举岳武穆公。画像配文是“精忠报国”。(岳飞武举正史有疑,但枪挑小梁王太有名。)
第三副是唐武举异等郭忠武公。画像配文是“居功不傲,忠勇清正”。
辰时正,三声炮响,天启八年戊辰科武会试进士四十三人,由会元朱可贞带领正式进入校场。
武进士们身着天子麒麟赐服,配戴御赐虎头护腕,左臂缠白麻布九匝,奉盔前行。
来到戚继光画像前,集体肃立,朱有贞上前奉香再退回队伍,三鞠躬。
“鸳鸯阵破浪,狼筅扫扶桑;蓟镇长城固,戚刀永戍疆!”
武进士们齐声高呼,周围观礼文武无不动容。
继续前行,在岳飞画像前,这套祭礼再来一遍。
“沥泉枪挑金虏帐,朱仙镇刻报国章;莫道武穆含冤逝,岳字旗飘即故乡!”
最后来到郭子仪画像前,武进士们的整齐一致更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