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八王之乱的主要藩王,身世显赫且各怀心思。汝南王司马亮,作为司马懿的第四子,他自幼在宫廷中长大,见识过诸多政治风云,性格温和有余而决断力不足。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总是试图在各方势力间寻求平衡,却往往因缺乏果断的决策而错失良机。楚王司马玮,年轻气盛,浑身散发着一种鲁莽的气息。他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对权力有着近乎疯狂的渴望,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证明自己的实力。赵王司马伦,为人阴险狡诈,在宫廷的黑暗斗争中摸爬滚打多年,练就了一身见风使舵、投机钻营的本领。他一直觊觎着皇位,暗中积蓄力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将皇冠收入囊中。齐王司马冏,乃司马昭之孙,其父司马攸曾备受司马昭喜爱,甚至一度有继承大统的可能,这也使得司马冏心中对皇位有着别样的执念,总觉得自己才是皇位的合适人选。成都王司马颖,晋武帝司马炎的第十六子,他在初期凭借着自己的一些作为,颇得人心,但随着权力的逐渐扩大,他的政治野心也开始膨胀,妄图在这乱世中建立属于自己的霸业。河间王司马颙,出身皇族旁支,一直对自己的地位不太满意,野心勃勃的他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变化,等待时机扩充自己的势力,跻身权力的核心。长沙王司马乂,晋武帝第六子,为人忠勇,一心想要维护皇室的尊严和国家的稳定,却无奈卷入了这场残酷的权力争斗之中,成为了各方势力角逐的牺牲品。东海王司马越,在八王之乱的初期,一直隐藏在幕后,暗中观察着局势的发展,不断积蓄力量,等待着最佳的时机出手,成为这场乱局的最后赢家。
八王之乱的开端,与贾后乱政紧密相连。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