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战区的地形异常复杂,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给人一种神秘而险峻的感觉。这里的人口分布也相当零散,势力众多且相互交错,形成了一幅错综复杂的势力地图。
这些势力大多被山川河流所阻隔,彼此之间联系较少,独立性较强。它们以镇县为基本单位,形成了众多独立的中小势力。其中,只有极少数势力能够涵盖数县范围,成为大中型势力,但这些势力的规模也相对有限,其兵力最多不过上万人而已。
而石达开所率领的上万山地精锐部队,虽然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实力,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胜算也并不大。
就在各势力在这片土地上各自为政、相互制衡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南楚竟然陈兵十万,准备发动楚陈之战!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惊雷,在西部战区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势力对南楚展现出的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感到震惊不已。在他们的认知中,南楚的实力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与这样强大的对手对抗,几乎可以说是毫无胜算。
而南楚独特的政治体制,更是让这些势力看到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南楚的虚君制度下,大家都没有皇帝可当,凭借自身的实力与才能,就有可能参与政权的治理。
于是,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西部战区的绝大多数势力在了解楚陈之战后,几乎没有犹豫,纷纷选择与南楚进行谈判。
南楚政权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包容性与灵活性,承诺保留县级一定的自治权,税收采取简单直接的十税一政策。
这样的条件,对于这些势力来说极具吸引力。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又无需承担过重的经济负担,还能获得南楚强大政权的庇护。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部战区的势力纷纷选择加盟南楚,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投降。南楚政权也借此机会,迅速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部战区,实现了对更多区域和人口的整合与统治。
这种望风而降的连锁反应,使得南楚政权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也加速了江南地区政治格局的重塑。
南楚政权犹如一个独特的“缝和怪”,它将众多原本独立的势力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