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岚听问,便抹了一把眼泪,躬身道:
“天青贡,不可再有闪失。”
重阳道长听罢点头道:
“好,此事现在全在你我,断不可乱了方寸。管好你本部火工,按郎中所教授便是。”
海岚听了望那重阳道长抱拳道:
“郎中替我而死,海某怎敢一负再负!”
说罢,便呼喊了了手下奔上天炉脚台。
上得天炉脚台,海岚抹了把眼泪,开了火眼查了火苗尺表。心下饶是一个庆幸,适才且未乱了方寸,先着那火工填了石碳芯玉于内。此时便是燃烧了一个充分。且看了莲花滴漏,高声喊道:
“开炉一时两刻,焰出三尺。开金字火照!”
话音未落,便见火工呼和,开了金门。海岚拿了勾杆,抽取火照验看罢。口中高喊:
“釉面熔!呈泥状!摇‘木’旗三下!”
身边火工听令,众人纷纷行令。
重阳道长见炉上“木旗”摇动,便拖了成寻跑到风鼓之下,又见炉上木字旗三下,便高声吩咐道:
“见木旗三下,开风鼓至水挡,水流开至金挡。力工上位!”
话音未落,力工们喊了一声应和。
四名力工便上得风鼓脚架。
脚踏曲柄,机匣内齿牙咬合,发出杂咂之声。瞬间,驱风鼓,风力渐增。
天炉得风鼓,炭火爆燃,天炉顶门火焰冲出三尺有余
海岚见那焰出四尺余,且呈青白之状,其热逼夫人众火工不得靠近。
火借风势,炉中似有龙吟之音隐隐过耳,又似是呜咽之声者,语焉不详。
雨降于炉壁之上化作青烟,烟雾婆娑,璇儿直上云霄。
说那校尉将宋粲、龟厌二人拖于后岗之上暂且休息。望天炉青烟升腾,如云雾之中,心下且稍感了欣慰。
便俯下身去与那愣愣的宋粲道:
“官人,青烟起矣。”
宋粲闻言,抬头观看,然却面上依旧是个怔怔之色。见那青烟裹于炉上,盘旋而起,升至半空萦绕不肯散去。
之山郎中种种此时便撞入心怀,遂咧了嘴,大哭道:
“此乃郎中与我作别矣……”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