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教谕不必多礼,本府身为静江的父母官,为静江学子做点什么也是应该的。”
卫辞说的谦虚,并不妨碍庞教谕的感激涕零。
从此以后,庞教谕就成了卫辞的脑残粉。
甚至可以说整个府学,乃至整个静江的读书人都成了卫辞的脑残粉。
卫辞这个举动就像是一个从未见过光的房间,有一天裂出了一条缝,身处房间中的人终于看到了光为何物。
在此之前,他们从来不敢想什么贡士,进士。
但卫辞的举动给了他们一丝希望,让他们也敢去看一看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位置。
果不其然,庞教谕把卫辞要捐书的事告知府学的学子后,学子们顿时炸开了锅。
众人都不敢相信,听说知府大人可是大周的第一个六元及第的读书人。
他的藏书岂不是通往“天庭”的阶梯!
都是读书人,谁不想更进一步呢?
以前是没那个条件,也没那个资源。
大家都知道,以百越教育资源的匮乏,他们的学识根本不可能跟别府的学子相提并论。
可现在卫辞把资源和条件送来了,一时学生们的心都热切了起来。
大家争先恐后的报名要去抄书,就算不为别的。
哪怕能到卫大人家站一站,沾点文气也是好的啊。
庞教谕眼下正感动卫辞的无私奉献,自然不会让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卫家。
他精挑细选了几个府学一直名列前茅,最拿的出手的几个学子,让他们择日前往卫家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