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郎挑着扁担穿行叫卖,糖画摊前麦芽糖的甜香混着炸油果子的油香,引得孩童拽着大人衣角不肯离开。
戏台子上锣声乍响,杂耍班子的火流星在半空划出金红弧线。
转角处捏面人的老人,卖布匹的妇人,以及卖木簪银簪的小摊贩都在大声吆喝。
小贩的吆喝、孩童的嬉笑,以及大人讨价还价的声,化作一曲热闹非凡的市井长歌。
这是静江每隔好几个月才有一次的庙会。
在这热闹的景象中有许多百姓都是天不亮就从乡下赶来,一睹盛况。
他们念叨着要买粗盐,买些针线,再给家中的幼子买两块糕点。
钱不多,要省着花,所以戏班子再热闹,他们也只在门前多站一会。
杂耍再新鲜,他们也很少掏钱打赏。
而就是今天这么热闹的日子里,衙门前一直立着的登闻鼓被人大力敲了起来。
“咚咚咚…”
登闻鼓声震耳欲聋,一声接着一声引得附近的百姓都注意到了。
虽然现代古装电视剧中常见有人敲击登闻鼓。
但其实登闻鼓是古代百姓一种特殊的申诉渠道。
只有经过正常的申诉程序仍然得不到公正处理的含冤百姓,才会通过敲登闻鼓,向知府等官员申诉。
由于鼓声响彻云霄,所以会惊动周围的百姓出来观看。
在消息并不灵通的古代,有众多百姓围观审案也算是震慑官员的手段之一。
不过知府相当于现代的地级市的市长。
若存心不想给含冤者公正,那这点震慑也就可有可无。
毕竟围观的百姓并没有真正的权利。
他们顶多私下骂两句“贪官”“狗官”,除此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今日正是静江几个月一次的庙会,来自四面八方的百姓齐聚静江。
这些百姓骤然听到有人敲响登闻鼓,立刻都起了“看热闹”的心思。
于是很多人乌泱泱的往衙门门口涌去。
很快听到鼓声涌过来的众人就注意到了。
此次敲击登闻鼓的竟然是一个衣着邋遢的瘸子。
许多百姓心中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