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朕听闻因你推行经济革新,致使朝廷财政出现亏空,这是怎么回事?”乾隆阴沉脸问道。
刘墉心中明白,这又是和珅的阴谋。他冷静地说道:“陛下,经济革新推行至今,虽遇到诸多阻碍,但并未对朝廷财政造成负面影响。臣怀疑有人故意在账目上做手脚,企图破坏革新政策。恳请陛下给臣一些时间,臣定能查明真相。”
乾隆帝看着刘墉,说道:“好,朕就再给你一次机会。若查不出真相,你难辞其咎。”
刘墉领命而出,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但他坚信只要自己细心追查,一定能找出幕后黑手。
刘墉回到府邸,立刻找来自己最信任的几位幕僚,让他们秘密调查财政账目。经过一番艰苦的排查,他们终于发现了破绽。原来,和珅的心腹利用职务之便,篡改了一些关键账目,制造了亏空的假象。
刘墉掌握证据后,立刻进宫向乾隆帝禀明情况。乾隆帝得知真相后,龙颜大怒,下令严惩和珅的心腹。
“和珅,你的部下屡次从中作梗,企图破坏朕的革新大计。倘若再有此事,朕绝不轻饶!”乾隆帝对着和珅怒斥道。
和珅吓得跪地磕头:“陛下息怒,奴才知罪了,以后一定严格约束手下官员,绝不能再犯。”
经此风波,朝堂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和珅虽遭斥责,却仍贼心不死,将矛头转向了同样正直的朱珪。朱珪平日里与刘墉志同道合,主张改革吏治、发展民生,这让和珅视其为眼中钉。
和珅联合几位朝中大臣,在乾隆面前不断诋毁朱珪,说他好大喜功、办事不力,所提建议不过是纸上谈兵,毫无实际价值。起初乾隆帝并未在意,但谣言听得多了,心中也渐渐起了疑。再加上前些时候和珅参奏朱珪鼓动颙琰参与党争之事,乾隆对朱珪很是不满。
刘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朱珪的才能与抱负,不能让他就这样被埋没。此时,两广地区因吏治腐败、民生凋敝,急需一位得力官员前去整顿治理。刘墉认为这是个绝佳的机会,便向乾隆帝极力推荐朱珪。
“陛下,朱珪为人清正廉洁,有经世之才。两广之地如今乱象丛生,正需要像他这样的能臣前去整治。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朱珪定能不负圣望。”刘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