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不需要啊!
十四阿哥雄赳赳气昂昂,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渴战的光芒。
提笔就写了首特别慷慨激昂的备战诗。
让康熙且在京中等待佳音,看他这个好儿子怎么为他报仇雪恨兼开疆拓土?
至于信上那些劝他徐徐图之,最好搂着点打,顶好一战坑三国,把大清的内忧外患都给一并解决了的话?
十四阿哥表示:劝慰不是命令,最好不是必需。
他就没有下抗旨!
而且很快,他就有必须跟倭子国血战到底的理由了。
康熙四十五年冬十一月初,靖海大将军十四贝勒胤祯以倭子国王收留朝鲜王李暾,擅自插手大清内政为由,对倭子国宣战。
双方鏖战一日,损兵千余,重创敌军近万,击沉大小船只百余艘。
如此大捷,靖海大将军十四贝勒胤祯却上了请罪与请战折子。
理由?
倭子国胆敢挑衅大清天威,插手大清政务。还敢率先开炮,致使大清副将,前步军统领托合齐阵亡。
“此仇此恨,如山如海。若不千倍万倍报之,儿臣上对不起宗庙社稷,对不起君父重托。下无颜面见大清百姓,对不起他们辛苦缴纳的赋税,亦无颜面见十二哥……”
乌那希边看边脆声读着,小音调那叫一个慷慨激昂。
不过……
[托合齐,资深太子党,托合齐会饮案的主犯托合齐?十二叔那倒霉舅舅?按史书所载,那货不是要四十八年年底犯案,经过一系列严刑拷打之后才在定罪之前死在牢中吗?嗯,虽然死也没逃过被清算的下场。]
[但也不能,至少不应该,是这个时候,这个原因吧?]
康熙与诸皇子:这是为什么?
都是因为你呀,我的宝贝孙女/侄女!
但真相什么的说不出来,也不能说。有的,只是十二阿哥满目震惊,哭着喊着到御前:“皇阿玛,皇阿玛,您可要为儿子舅舅做主呀!”
“兀那倭子国忒地可恨,区区弹丸小国竟敢挑衅天朝国威,插手大清政务。现在还敢率先开炮,打死我方一品大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