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心里喜滋滋的关天龙看了一眼朝阳,轻轻打开房门,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学习……
    回到南偏房,关天龙静心想了想,从书架上找到一套《康熙字典》及五本与《葬经》有关的书籍,然后默念了《葬经》的第一段:“葬者,乘生气也。五气行乎地中,溢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发而生乎万物。”
    由于以前老爸的刻意培养,凭借还算不错的中文功底,细想了片刻,这一段不算深奥的文字已经基本理解。然后拿过那五本与《葬经》有关的书籍,分别一本一本地看相关的第一段。
    当五本的第一段全部看完后,关天龙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原因是自己家传的文理紧扣,逻辑清晰。而民间出版物所载则或删、或增、或改、或错漏字,总之是没有一本能达到自己家传的那样。
    笑了笑,关天龙将那五本书籍叠好,然后接着又默念第二段“观其势,乘其止,势来形止,谓之全气。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气感而应,鬼福及人……而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重复了数遍后,关天龙对这一段依然有几个地方感到不明白的:其一、什么为形、什么为势?其二、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指的是什么?其三、什么是丘垅之骨、什么是冈阜之支?其四、为什么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其五、如何能够聚之使不散?如何能够行之使有止。
    关天龙知道,如果搞清楚这五个问题,那么自己可能就真正算是踏入风水的大门了。于是带着这五个问题,开始了查找资料的大行动。
    首先,依然是看原来的那五本书籍。很快,第二个问题就搞清楚了。因为对于这一句话五本《葬经》中都有,而且各本注解大意相同。原来,所谓“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指的是:汉朝末年,有一天皇宫中的一口铜钟无缘无故自鸣,大臣东方朔:“必生铜山崩应之。”隔了几天,西方蜀地派人上奏说西蜀铜山山崩了。
    而对于其余四个问题则依然是或删、或增、或改、或错漏,没有完整的解析。整理完五本第二段的解析,并结合查阅《康熙字典》,第三个问题基本明白:丘垅就是高山的意思,但高山不可能自己立起,内里必定有石头作为支撑才能带着泥土立起来,而石就是高山的骨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系统赋我长生,我熬死了所有人穿越文明垃圾场,我能修复一切穿到三年后,冷面权臣日日宠妻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全民领主:我的虫群能无限突变为我负天下人,重生躺平你慌了?穿越后,我被考古人员计入档案了!陈长生李瘸子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陈长生李念生荒年全村啃树皮,我有空间狂炫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