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和袁夫人对华佗及其家眷礼遇有加,此前镇江老辕对华佗有救命之恩,还在京口为他们安排住所,提供车马随从,给予全方位的帮助,且毫无看管限制之意。
袁绮绮还曾提议:“世人皆知华佗先生医术高明。我们京口两年前开办了郎中学馆,华佗先生闲暇时,可愿去医馆为年轻郎中和后生们讲授医学和药理课程?”
这一提议,正中华佗下怀。在京口有医馆太学之前,华佗和从前的郎中们学习行医治病的理论与方法,靠的是一对一跟随师父,师徒间常年游走江湖,南来北往地治病、采药,研究各种药剂药方并反复尝试。
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行医虽是治病救人的高尚行业,却因收入微薄,又常日晒雨淋,向来不受世人待见与尊重。
然而在江东京口,孙将军和袁夫人由衷尊重郎中这个职业。他们理解郎中治病救人的仁慈之心,愿意为郎中们搭建施展医术的平台。
据说医馆太学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初入医馆太学的学员,经过约三个月的学习期,若被选为候补郎中,便能每月领取俸禄。
有了俸禄的候补郎中,可跟随郎中师父继续研习理论,在医馆太学旁的京口大医馆诊治病人,也能背着药箱前往江东各地实践救人,且这些后续学习实践阶段都有俸禄可拿。
虽说这份俸禄比不上在战场上博取功名的将士,或是凭借才华学识担任郡县长官的世家大族子弟,但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份极为安稳的保障 。
华佗于是十分乐意留在京口。在这里,他不仅能够继续投身热爱的医疗事业,还备受孙权和袁夫人敬重。他和身边的医者、郎中,乃至医女、产婆,从事的不再是被人轻视的职业。
华佗来江东时日虽短,但他冷眼观察,发现孙权虽年轻,却是一位开明且上进的主公。反观曹操,如今大权在握,独断专行,听不进任何反对之声,这让华佗不禁想起当年暴虐无常的董卓。
在曹操身边,很多人敢怒不敢言,那些反对曹操、不被他喜欢的人,都被无情杀害,那样的环境着实可怕。
“曹操占据中原这一政治与经济中心,地理条件优越。然而,因近几十年战乱不断,大量人口为避战乱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