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笑道:“我从未误会过曹三公子!” 袁绮绮点头。
孙权又笑着说:“我也从未怀疑过夫人。” 袁绮绮依旧点头。
孙权脸上笑意更浓:“夫人,别不信。我这可不是事后故作大度,说场面话。” 袁绮绮还是一味点头。
但有时袁绮绮也想逗逗孙权,故意问:“我可以给三公子回信吗?”
孙权听后,脸上的笑容还没来得及收起,刚才所说的大度、信任瞬间挂不住。孙权笑着,近乎央求道:“夫人,给点面子吧!”
孙权这般态度,多少与他为人处世的准则相悖。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曹植满怀赤诚地寄来书信,孙权却连只言片语都不回复,似乎有些失礼。
孙权又怕袁夫人觉得他小气,最后做出让步:“夫人可以给三公子写一幅字。” 就如同前不久给曹操和刘备所写的字幅那样,既能保持来往交际,又不至于引人遐想。
孙权对袁绮绮一手字时常赞不绝口,极为欣赏,认为其颇具水准,很拿得出手。
袁绮绮只知道历史上的孙权也是能书善画之人,只是面前这个如今尚年轻,以及这些年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政治和军事之中。
袁绮绮心里也赞同这个想法,决定写 “才高八斗”赠给曹植,略表她对他的赞美之意。
袁绮绮仍旧用篆书书写,写好后又在旁边以两行行楷加以注释:“天下文才总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镇江老辕只得一斗之万一。”
等孙权看明白这两行小楷的含义,都心酸了。
孙权惊讶于自家袁夫人如此看重曹植的文采,将天下八成的才华都赋予了曹子建,口中感慨:“这也太夸张!”
虽说孙权不走文坛路线,可孙权不认同拿镇江老辕这么比曹植:“不仅夸张,太贬低老辕而抬高曹子建,何乐之有?”
袁绮绮可不理会孙权的质疑。
曹植在建安年间的文学成就,只有后世之人方能深刻领会,孙权作为当时的人,不明白也属正常。袁绮绮能当着孙权的面,用一幅字与曹植交流,心中反正畅快。
袁绮绮是舒坦了,孙权心里却直犯嘀咕,暗自感叹这叫什么事儿啊!
他非要做个光明磊落的男子汉大丈夫,收到曹植的信,自己看完也就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