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三年(公元 258 年)三月,司马昭攻克寿春城,诸葛诞在出逃的途中被杀,孙亮派去增援的吴军将士也或死或降。
同年七月,孙亮封原来的齐王孙奋为章安侯,并且下诏命各州郡砍伐树木准备建造宫殿的木材。孙亮在朝堂上与孙綝的争执越来越多,在追查当初朱公主鲁育被孙峻杀害的原委时,孙亮责备虎林督朱熊与朱熊的弟弟外部督朱损,认为他二人不能匡正孙峻,于是命令丁奉诛杀朱熊与朱损。孙綝得知后,入宫劝谏孙亮,然而孙亮完全不理会孙綝的意见,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公开化。
第四节:悲剧落幕
太平三年(公元 258 年)九月,孙亮实在无法忍受孙綝的专权,决定铤而走险,与太常全尚、将军刘丞一起谋划诛杀孙綝。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孙亮的妃子,也就是孙綝堂姐的女儿,将此消息泄露给了孙綝。孙綝得知后,连夜行动,一方面派兵控制了全尚,另一方面派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诛杀了将军刘丞,而后带人围困了皇宫。
孙綝派光禄勋孟宗祭告宗庙废黜孙亮,并且在皇宫门前召集大臣进行议事。他站在群臣面前,神色傲慢,指控孙亮荒病昏乱,没有身居皇位、奉祀宗庙的资格,还说自己已经祭告过先帝要将孙亮废黜。同时,他目光凶狠地威慑群臣,说如果谁有异议就当下提出来。群臣们都感到震惊与恐惧,在孙綝的淫威之下,没有人敢出声反对。
于是,孙綝派中书郎李崇夺取了孙亮的皇帝印玺与绶带,将孙亮的罪状颁发各地,其中尚书桓彝因为不肯在孙亮的罪状上署名而被孙綝诛杀。
就这样,孙綝罢黜了孙亮的君主之位,立孙权的第六子琅玡王孙休为新君,改元年号永安元年。孙亮被贬为会稽王,遣往会稽之地,此时的孙亮才十六岁。
在前往会稽的路上,孙亮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