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刘备为何将刘亘带来的原因。
宗室派理应代表君主的利益,对抗敢于与君权叫板的力量,但他们不一定能意识到究竟是谁在与君权叫板。
拿曹丕举例,就当时的社会情况来看,九品中正制无疑是一个相当合适的制度,短时间来看于魏有大利。
如果这时候世家派的人找到了宗室派,那被忽悠瘸的绝对不在少数。
的确刘备出征袁绍前就把世家调教了一遍,但这种事情哪有一劳永逸的说法。
世家代表滕宗谅说到底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在青州勉强能呼风唤雨,到了外面你谁啊?
在扩张上,世家与刘备利益一致,是帮手;但内政上,刘备为保证自身权利,大幅限制世家发展,利益存在分歧。
有分歧就一定会有矛盾,只不过刘备现在把他们压得死死的而已。
从普遍社会情况来看,世家的力量依旧占绝对的上乘。
家族暂时被黄巾屠了一点用没有,古代只有贵族有权力读书,意味着只有他们有能力治国。
系统能偶尔爆出一个两个不是世家子弟的文臣,但绝大部分文臣依旧乱入到了世家当中。
有句话叫“帝国zhuyi亡我之心不死。”
当然不是手下有宗室子弟就代表有宗室派,形成派系的条件是具有一定影响力,而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个人能力。
刘备把他带过来,便代表其能力过关。
范仲淹再看,刘亘没有武人那种难以掩盖的杀气,也不似徐庶一般因出身而行为稍显浪荡,很快推出这小子属于文臣一类。
在座的文臣就他一个,他不聊谁聊?
徐庶和王韶聊也没用,俩在外打仗的,世家栽赃陷害亦或是耍什么阴谋诡计的时候,俩人大概率鞭长莫及。
范仲淹到底是三人中政治最高的,在刘备开口前就“明知故问”刘亘身份,然后顺理成章地开始聊天,拉近二人距离,同时试探刘亘为人,方便日后行事。
文人武职的王韶对此一清二楚,仅仅以微笑示好。
剩下一个游侠出身的徐庶,这种东西接触的少,出征在外也顾不上内政那些乱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