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手法根据患者体质、病情选择,一般采用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体质弱的患者用补法以增强正气;体质强、瘀血盛的患者用泻法以疏通气血。留针20 - 30分钟,期间适当行针增强针感。
(二)艾灸温通,化瘀散结
艾灸借燃烧艾叶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对子宫肌瘤患者而言,艾灸能改善胞宫气血循环,促进痰湿瘀血消散,调节人体阴阳平衡。
- 神阙穴:即肚脐,属任脉,是人体先天之本源,与人体十二经脉相连、五脏六腑相通。艾灸此穴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调理冲任,对改善患者体质和胞宫气血效果显着。一团温暖的火焰在神阙穴上方浮现,展示着艾灸的奇妙功效。
- 关元穴:除针灸常用外,艾灸关元穴也有良好治疗作用,可温通下焦气血,增强人体阳气,促进胞宫血液循环,有助于消散子宫肌瘤。火焰流转至关元穴,展现着它的神奇力量。
- 子宫穴:艾灸此穴可直接作用于子宫,温暖胞宫,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消散症瘕。火焰在子宫穴跳跃,仿佛在助力子宫恢复健康。
- 三阴交穴:艾灸三阴交穴能调节肝脾肾三脏功能,增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同时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症状。火焰闪烁在三阴交穴,展示着它对人体的调节作用。
艾灸方法有艾条悬灸、艾炷灸等。艾条悬灸时,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2 - 3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艾灸15 - 2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穴位上点燃,间接灸是在艾炷与皮肤间隔姜片、蒜片等。治疗时要注意避免烫伤患者皮肤,依患者耐受程度调整艾灸时间和强度。
(三)正骨理筋,整体调治
正骨治疗子宫肌瘤理论源于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人体是有机整体,经络系统纵横交错联系各个脏腑组织。通过调整脊柱及骨盆位置和状态,可改善经络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对子宫肌瘤发挥治疗作用。
- 脊柱调整:通过手法调整脊柱小关节错位,纠正脊柱侧弯、后凸等畸形,改善脊柱力学平衡。比如长期不良姿势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