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洒落在街道上,本应是熙熙攘攘的市井寻常,可街边行人的脸上却笼着一层难以忽视的忧色,彼此交谈间,皆是压低了声音,神色凝重,似在传递着什么大的消息。
云珊心中疑惑,加快了脚步,随着人群的动向,不知不觉便被裹挟到了一处张贴告示的地方。
只见众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告示前,议论纷纷,那嘈杂的人声仿若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云珊费了好大的力气,才从人群的缝隙中挤到了告示前。
抬眼望去,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宫里批准了民间制作“避瘟丸”,用以预防这次的瘟疫。
云珊微微一怔,心中暗自揣测,想必这个名字是贤贵妃娘娘为了区别于宫里的“败热丸”特意赐下的。
这次的瘟疫,虽然还未蔓延至京都,可西州那边的情况却已十分危急。听闻西州街头,病患遍地,许多人家门户紧闭,却仍难以抵挡疫病的侵袭。
听说,街头巷尾,充斥着痛苦的呻吟与绝望的哭号。
患病之人,起初只是发热、咳嗽,浑身乏力,可短短几日光景,病情便会急剧恶化,呼吸急促,面色青紫,直至生命消逝。
城中的医馆人满为患,郎中们日夜忙碌,却依旧难以应付如此众多的病患。药材供不应求,价格飞涨,普通百姓根本无力承担,只能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云珊看着告示,心中明白,通告中并未公开“避瘟丸”的配方,倒也没有颁布什么禁令。
如此一来,倒是可以延用自己在宫里就一直制作的“败热丸”的方子。
这一通告消息也迅速引起了药行行会的注意,行会紧急召开行头会,邀请诸多药行的掌柜、管事和资深药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此事。
宽敞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而压抑。众人围坐于长桌旁,面面相觑,神色间满是犹豫与踌躇。
行会门头一次听闻这个“避瘟丸”,且价格等各方面都需要接受朝廷监督,如此一来,风险与机遇并存。
一时之间,竟无人敢率先拿出主意。
有的掌柜眉头紧锁,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思索着其中的利弊;有的药师则交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