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忙了整整两日,四人尽数空手而归。
曾经与李父称兄道弟那些人,如今都避之不及,面都见不上,更别提借银子了。
李耀那些所谓的“君子之交”,虽然还愿意与李耀见面,可见了面也是为了羞辱他。
从前的李耀视金钱为粪土,没少拿银子请客,可在那些人嘴里,就成了仗着自己家里有钱,用银子羞辱他们。
如今他们不过是“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李耀没少受讥讽,但最终也只得到了他们居高临下,讥笑着扔在地上的十三枚大钱。
这种钱李耀怎么可能去捡?
他气冲冲拂袖而去,空手而归。
李母的情况跟李父差不多,他她接触的都是高门主母,如今这个节骨眼,不管感情好不好,都没有人愿意与她再扯上什么关系。
倒是李晴晴凭借往日树立的柔婉形象,得了几个心善小姐妹的帮助,虽说没给她银子,但你一个耳坠,我一个银簪的,也凑出些东西,可以拿出去当了,换二三十两银子。
靠着这些银子,李家租了房子,购置了些家用,勉强过了一段时间。
李耀前途无望,又被曾经自认为是朋友的人连连羞辱,心态崩了,日日买醉。
李父李母也都是过惯了富贵日子的人,不知道省钱为何物。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有心想省钱,无从省起。
一贫如洗的日子他们都不会过,没几日,二十两银子就花完了。
他们刚好一些的日子又重新跌回谷底,锅里别说肉了,就连煮个米汤,锅里都捞不出来几粒米,清澈见底。
李父李母他们尝到了甜头,催着李晴晴继续去找她那些小姐妹哭诉,哭些银钱回来。
可人家也不是什么冤大头,帮一次是情分,连番哭诉讨要就太过分了。
更何况帮过李晴晴那些姑娘的家里在得知自家女儿曾经帮过李晴晴后,都出言警告,明令禁止她们再帮她。
李晴晴转了一圈,除了几句安慰的话,什么都没带回来。
李父挨了一天饿,隔天,就独自出门,在傍晚带了一个男人回来。
他把李晴晴卖了。
在李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