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物品的热度,直到2022年之后,跟着整个收藏大环境不好,才逐渐降低。
那时有很多创办私人民俗博物馆的人。
现在是持续升温状态。
“民俗老物件吗?有特别点的、稀奇古怪的、或者说是精品的话,记得联系我。
算了,你啥时候有空,我去你那边看货!”
沈老板略微停顿了下,然后说道。
“这两天有点忙?过几天我忙完了联系你!”
“那行!我再跟你说件事,五一沄州古玩城那边有交流会,你要是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五一啊!估计我没有时间,有朋友结婚,我要过去参加他们的婚礼。
不过还是谢谢你提供的信息!”
想到方玲跟梁建兴,他实话实说道。
“没事!你有事就忙你的,朋友结婚也是大事!那就先这样说,我等你电话。”
“好的!先这样说。”
挂了电话,常顺走向衣柜,继续寻找起来。
等他找完,发现了一把老木尺,一个口哨以及一块老包袱皮。
老木尺是黑檀木,面上用金星标注刻度,双面尺,年份比较早,应该能到民国时期。
口哨是瓷的,鸟形,这个年份不久,八十年代。
这种口哨,里面要是装上水,能吹出不一样的效果。
老包袱皮,边长约80公分,面上的主体图案是“囍”字,囍字两边为“龙凤呈祥”。
另外有“新婚之喜”四字分布在上下左右四个方位。
这个包袱皮的年份较早,应该是五六十年代。
在卧室的地面以及衣柜顶上检查了一遍,没有收获,常顺又去了阳台。
阳台上摆放的有几个花盆,有的花盆被敲碎了。
右侧墙面有一个柜子,是放杂物的。
常顺看了一眼,柜门都打开了,入眼处,有一些白色的珊瑚,另外还有老皮包手提包、老帆布手提包,一个看上去很旧的装工具的木箱子等物件。
他先看了下花盆,都是普通的,没有特殊年代或者民国时期。
仅有的一个九十年代的瓷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