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3)页
段了。
    他把2升烧杯从铜盆中取出,倒掉了盆中的水。
    然后用几层粗棉布覆盖住了盆口,把2升烧杯里的糖液和甜菜丝尽数倒在棉布之上。
    糖液很快通过棉布流进了铜盆之中,只留下了甜菜丝。
    接着他又把甜菜用棉布包裹起来,使劲地拧了起来,
    于是又有一些汁液在棉布中被挤压出来,流进了铜盆之中。
    如此使劲拧了几分钟,直到包着甜菜丝的棉布里再也挤不出汁液为止,
    铜盆里终于得到了大约2升的含糖滤液。
    李国助把这些滤液分开倒进了两个1升的烧杯之中。
    接下来就到了汁液澄清阶段,这是制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
    方法是加入少量石灰水,中和酸性并沉淀杂质。
    在17世纪,这一步基本都是凭经验操作。
    但李国助还是引入了现代量化控制的理念,
    在一个1升的烧杯滤液中加入1-2克生石灰,调节ph至7-8,再静置沉淀杂质。
    如果是甘蔗汁就要每升加入5-10克生石灰。
    这都是现代制糖工艺总结出来的用量,基本可以保证完全中和滤液酸性,并实现适度凝絮,可以省掉测量酸碱度的步骤。
    当时没有克这种单位和相应的秤,他就把克换算成分,再用精确到分的的秤称量。
    没有ph试纸,就用苏木酸碱试剂,确保滤液呈微碱性即可。
    然后,他又在另一个1升的烧杯滤液中加入了1只鸡蛋的蛋清。
    这叫蛋清澄清法,是欧洲制糖业的传统方法,17世纪已有。
    做完这些后,就需要静置,等待杂质沉淀。
    石灰澄清法需要静置1~2小时,蛋清澄清法仅需静置30~60分钟。
    不过石灰澄清法仅需将滤液搅拌后静置,
    蛋清澄清法却需要将滤液煮沸后静置,或者用水浴锅保持滤液恒温静置。
    后一种方法可以去除80以上的胶体杂质。
    在等待杂质沉淀的过程中,李国助干脆躺到床上睡了一觉。
    毕竟温水浸出步骤足足用了三个小时,还要时不时地搅拌,着实也够累人的。
第(3/3)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都在看:天煞命格,唯有女尸才能护我平安快跑!一不小心撩到个魔王夫君凉州布衣落魄后,曾经的高岭之花求我爱他慕总,顾先生想跟你离婚很久了抗战:袍哥将军,带云龙混成元帅改修无情道后,师姐们馋哭了穿越大明,从救治朱雄英开始快穿:我靠金手指成了万人迷日记曝光后我被四个侯爷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