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落座,嬿筠亲自为两人布菜,热情招待。魏舒微笑着品尝每道菜肴,不时点头赞许;梓萱却对这些楚地美食兴致缺缺,只是象征性地尝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
嬿筠好奇地问:&34;妹妹似乎不太喜欢这些菜肴?&34;
梓萱坦率地说:&34;不是不喜欢,只是已经习惯了秦地饮食。这些楚地美食太过精细,反而不如秦地饮食朴实耐吃。&34;
嬿筠心中不悦,面上却不显:&34;原来如此。不过,这些楚地美食营养丰富,对身体大有裨益。妹妹不妨多尝尝。&34;
梓萱笑着摇头:&34;我觉得秦地食物更养人。自从来到秦国,我身体比在楚国时候强健多了。可能是秦地气候不同,食物更适合我的体质。&34;
魏舒见气氛有些尴尬,适时插话:&34;两国饮食各有千秋。秦地食物以面食为主,楚地则以米为主,风味迥异,难分高下。爱妃有心为我们准备家乡美食,足见爱妃心思细腻,关怀他人。&34;
嬿筠谦虚地说:&34;夫人过奖了。与夫人相比,臣妾尚有不足。听闻夫人精通医术,尤其擅长养生之道,不知可否指点一二?&34;
魏舒面带微笑:&34;不敢当。只是略通皮毛,谈不上精通。说起养生,倒是有一点小小心得:饮食宜清淡,过于油腻厚重之物,不宜多食。&34;
她意有所指地看了看桌上的洪湖野鸭,继续道:&34;尤其是这些水鸟之类,虽然鲜美,但性属寒凉,宫中女子体质多偏寒,食之恐怕不妥。爱妃也当注意饮食调养,以免伤及身体。&34;
嬿筠听出了魏舒的弦外之音,心中暗恼,但表面仍然恭敬:&34;夫人教诲极是。臣妾受益匪浅。只是宫中生活单调,难得换换口味,偶尔食之,应无大碍。&34;
魏舒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转而问道:&34;听闻楚国使团明日抵达,爱妃可有心理准备?&34;
嬿筠略显紧张:&34;臣妾确实有些忐忑。毕竟离家多时,如今再见故国亲友,不知该如何应对。&34;
魏舒意味深长地说:&34;爱妃如今已是秦王宠妃,一言一行都代表秦国。与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