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10)页
反了观看教育视频的纪律不说,他的这个行为,典型的是缺乏同理心,是一种反社会人格。
    接下来,管教就针对性的跟大家普及了下这两个概念,并告诉大家要引以为戒,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管教从口袋里拿出了打印好的a4纸,读到:“同理心是指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需求和观点,并且能够在情感上与他人产生共鸣的能力;具有同理心的人,能敏锐地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变化,无论是喜悦、悲伤、愤怒还是焦虑等,都能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去体会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
    同时,他们还能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明白他人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行为和想法;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时,同理心强的人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不会轻易地批评或指责,而是给予理解和支持;
    例如,当朋友因为工作上的失误而感到沮丧时,有同理心的人会先倾听朋友的烦恼,表达对朋友感受的理解,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帮助,而不是直接指责朋友的错误;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有效沟通和解决冲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和关爱。那么,缺乏同理心的人会有哪些表现呢?
    首先,是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这类人往往将自己的需求、感受和观点放在首位,过度关注自我,在他们的认知中,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对他人的观点和感受缺乏关注和重视;
    就拿你这个人来说,对于这些交通事故,你为什么要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去看?你难道不知道每一起交通事故的背后,都会有人受伤或者死亡吗?难道别人的痛苦对于你来讲就那么兴奋?我是真的不想说你什么了,你愿意兴奋,那是你自己的事,但是,你违反了我给你定的规矩,那就要接受相应的处罚,没事自己好好想想吧,这么大的人了,干的都是人事吗?
    其次,是感知迟钝不能及时察觉他人的情绪变化,对于他人的喜怒哀乐不敏感。比如,朋友在讲述一件悲伤的事情时,语气和表情都很悲伤,但他们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继续以平常的语气和态度回应,态度很冷漠;
    再者,就是缺乏情感共鸣,当他人经历快乐或痛苦时,这类人内心没有相应的情感反应
第(2/10)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别闹了,这婚我离定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出狱人间无敌,你们高攀不起!重生八零,我一皮包公司竟成了科技巨头洪荒说书,通天是我头号粉丝帝少小妻又闯祸了综影视炮灰也要美丽小师祖骂骂咧咧,一个响指灭三界星辰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