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宁致远,是多么希望妻子在身边有个依靠啊。宁致远出身贫困之家,父母能把他们四个孩子都供着念完书已经是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更别提有什么积蓄可以拿给他使用了;
而妻子家虽然说也是普通的农村,但是,南方的农村和北方的农村也是有着天壤之别,妻子家境比宁致远是要好一些的,但是这一点并没有给妻子带来太多的压力,妻子也是能过的紧日子的,甚至还考虑到宁致远的面子问题,基本都不会轻易的向娘家求助的;
唯一萦绕心头的,就是面对年轻时期宁致远,经常是因为一点小事就喜怒无常,甚至暴跳如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那种人;
但是,妻子付出的是超乎常人的忍耐,她并没有向家里人那样对宁致远不满,也没有向家里人那样,在有些事情上故意强迫他去做些什么,而是默默担起家庭职责,她一直希望宁致远有朝一日能够自觉立志,而并非迫于外界压力,那样的话既不是出于真心,更是无法持久。
就像苏轼笔下的那首《小儿》里写道的那样,说是‘小儿不识愁,起坐牵我衣;我欲嗔小儿,老妻劝儿痴;儿痴君更甚,不乐愁何为;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把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细节摆出来,讲了一个让人会心释然的道理;
意思是说孩子们似乎看起来总是无忧无虑,而不知父亲其实并不像自己一样开心,大人们总是嗔怪想要亲近的孩子,但是妻子却说,孩子不懂事,难道你也不懂事?不懂得享受当下之乐,连孩子都不如了;
当宁致远看到这几句诗的时候,内心真的无法释然了,一股愧疚感和后悔意瞬间涌上心头。在历经流离后,更是让他更为体会到个中真谛。
那个时候的自己,总想着这件事情做完了,才有心情陪孩子好好玩耍;或者是等到什么时候放长假了,再带她去哪里玩一下,反正就是在很多的当下,都感觉当时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是陪孩子,现在想来,也真的是糊涂至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