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史迹
淇澳岛不乏人文史迹,“沙丘遗址”是珠江三角洲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渔猎文化遗址,岛上还有始建于宋代的淇澳祖庙,建于明代的天后宫,清代的文昌宫等,以及历经280年沧桑依然翠绿的三棵榕树,都令人遐思。
其中,《两广总督卢坤致洋商谕令》等原始文件证实了鸦片战争前淇澳居民反侵略斗争的传说,使我们首次了解到事情的真相:1833年10月13日(道光十三年九月初一)中午,淇澳村民苏上品等四人正在金星山脚港口捕鱼,听到同村郭亚祥叫喊“夷人偷牛”。他们上岸看见外国人将牛拉走,便将偷牛人抓获。该村地保认为偷牛的是外国人,不能送官,让他们将其送回。当日申牌时分,有50多个外国人到村内寻衅打架,村民一起出来驱赶。外国人见村民人数众多,慌忙逃走。其中一人落在后面,用剑和鸟枪对付追赶的村民,后被苏上品用刀刺伤肚腹,倒地死亡。其余外国人在逃跑途中,见华人郭名秋和工人黄亚仰在田间工作,便将郭名秋绑架上船。黄亚仰叫喊,被他们放枪打伤,后因伤重医治无效死亡。1833年10月15日(九月初三),船主马基率领许多外国人乘坐舢板十余只,驶到淇澳村前,向该村开枪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