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主管和情报分析师已到了,两人各自抱着厚厚一摞文件。
墙上的显示屏刚刚点亮,屏幕上排着一行大字——“白小柔,36岁,自称是市第三医院急诊医生,危机爆发时正好在同仁医院进修……”
我没拖泥带水,直接道:“先把已知信息梳理一遍。”
情报分析师翻出一份备案表,将它同步到大屏,“我们对比了事故前后第三医院的名单,查清了档案——有一位白小柔医生存在,但个人照片和我们这位并不一致。”
安全主管把手搭到桌面,语气低却不含混,“事故报告显示,真正的白小柔在危机爆发前三个月因为车祸已经去世了。”
屋子里瞬间安静得只剩设备冷却的嗡嗡响。我朝他们点点头,“继续排查她用过的房间和个人物品。”
安全主管招来两名技术员,没一会儿,他们将一件床垫拆开,白色海绵底下翻出一本暗红封皮的小册子。
外壳泛黄,边角摩擦痕迹深,像是随身带了很久。
我把那本记事本拿在手中,随手翻开两页,里面全是手写的英文字母和奇怪的符号。
技术主管直接拍照传给解码软件,情报分析师随后盯着屏幕上的译文一行行往下读。
越往后,皱纹越多。
里面记录的都是基地的机密:防御布置、人员分布、武器储备情况,连我上下班步行路线在哪儿都一清二楚。
最后一页用铅笔龙飞凤舞地写着,“样本确认,苏醒者项目可继续推进,但需警惕卫新的反间计划,他比预期更危险。
林博士要求加快进度,‘觉醒’计划已进入最后阶段……”
办公室里没人再说话。我手指揪了下自己的手腕,把自己拉回来:“备份一份,加密存档,所有人继续跟进下去。
她的身份和来路要全部查明。”安全主管握紧记事本,“她不可能用真正医生那套材料混这么久,肯定有人帮她做幕后操作。”
中午时分,技术团队把城市外围所有可用监控调取出来,处理着数百小时的视频。
他们用面部识别反复比对,筛查了所有可能的名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