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而充足的钢铁,是工业化的基石,更是强军的保障!
赵琰立刻下达了新的指令。
“优先打造两种新式刀具!”
“一种,是刀身厚重,适合劈砍,能够轻易破开普通皮甲的‘朴刀’!”
“另一种,是刀身狭长,兼具劈砍与穿刺能力,更为精良的‘唐横刀’!”
“用最好的钢材,务必保证质量!”
“同时,立刻组织人手,根据图纸,制造‘床弩’!”
“本王要让我们的士兵,拥有最锋利的武器!让我们的城墙,拥有最强的防御!”
命令雪片般传达下去。
工正处的各个工坊,昼夜不息,炉火通明,开始加班加点的大干特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便是三年。
三年时光,对于战火纷飞的大齐,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但对于岭南,对于靖南城,却是翻天覆地的三年!
这三年,赵琰励精图治,将全部心血倾注在这片被战火蹂躏过的土地上。
他颁布的各项革新政令,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却又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一切。
以工代赈,大兴土木,修复城池,疏浚河道,让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了安身立命之本。
推广新式农具,引种玉米、占城稻、土豆等高产作物,让曾经困扰岭南的饥饿问题,成为了遥远的记忆。
建立郡学,普及基础教育,宣讲新的思想,打破“天人感应”的桎梏,开启民智,为未来储备人才。
工正处更是日新月异,钢铁产量节节攀升,新式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产出,为军队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更重要的是,“政委”制度的推行,虽然初期遇到了不少阻力与困惑,但在赵琰的强力推动和耐心解释下,逐渐深入军心。
士兵们不再仅仅是为了某个将领的威望而战,他们开始明白,自己手中的刀枪,是为了守护家园,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思想的统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这三年,无数听闻岭南新政的流民,拖家带口,跋山涉水而来,为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