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村子后,长安告诉发财:“迟来的情谊比草贱,他给的不是干粮,是他自我感动的寄托,是阻碍我前程的障碍,是拖累。”
长安站在中专的门口,荒凉简陋,甚至有些破败,但在学生们那一张张激动脸庞的映照下,却又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七十年代的中专教育,极其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培养的学生, 也是要服务于社会的基层建设,很多专业都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的。
长安不想出省上学,就要在有限的专业里,选个她觉得以后会用上,且感兴趣的技能。
所以当时在认真考虑了一顿饭后,长安决定读水利专业。
发财:“你以后打算去治水?”
长安:“不啊,我还是想学计算机,但这不是学校没有么。”
如今国内已经有高校开展了计算机专业,但中专还没有,长安想着与其再去上高中等高考的到来,不如用这几年的时间学学新的东西,活到老,就要学到老。
“咱们先学几年水利,万一以后又到古代了,那就又多了一门保命的技术,能治水的人,那在古代可是了不得啊。”
计划很美好,可现实很骨感,长安真觉得自己现在的日子,每一天都在高考。
水动水文和河川枢纽都还好说,硬啃就能拿下,可水电和水利机械就是长安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了,她又开始了慢慢钻研物理的学习。
水利工程离不开大量的计算,数学和物理知识都是必须的,长安一遍扒拉算盘,一遍研究力学,休息日也都泡在教室和图书馆,不敢懈怠半分。
长安:“我可算知道,古代为啥连皇帝都那么看重治水的能臣了,简直是太了不起了。”
长安是拿出了拼高考的劲头学习,可比她还努力的同学大有人在,大家每日都是夙兴夜寐,窝头配咸菜,穿的也很俭朴,可对知识的渴望都是炽热的。
学习,是摆在大家面前,吹糠见米的一条大道,走下去,走过去,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