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路诸侯之争,夏北之所以没有表态,其想法李观南自然是可以猜到的。
因为不管各路诸侯如何竞争,这天下始终是大夏的天下,是夏家的天下。
所以既然皇帝无能,那么让其他兄弟来坐,也并无不可。
但若是李观南一个外姓入局的话,那夏北恐怕就不会那么想了。
一旦自己威胁到京都夏京。
那夏北绝对会挥师南下,前来勤王。
这是百分之百会发生的事情。
若是夏北和京都的皇帝联手,双方合军超过百万,那李观南对付起来,就难了。
这是一块一直压在心口的大石头,也是头顶始终挥之不去,聚而不散的阴霾。
最终,李观南收回望向京都的目光。
只听他轻轻摇了摇头道,“罢了,若是小心一些,只是蚕食一州之地的话,应该不会引动夏北,最多就是面对皇朝的反扑……”
毕竟只要自己没打到京都,那夏北即使再怎么忧心他夏家的江山处境,他也只能忍着,不能亲自下场。
要不然。
若是贸然挥师北下的话,几十万大军猛扑而来,先害怕的绝对不是李观南。
而是京都中的那位皇帝陛下,他绝对比李观南更加害怕。
毕竟敌人未至,然北境大军却已压境,那时候,谁知道他是来勤王的,还是来篡位的?
师出有名,反正也就是顺手的事情不是?
然而有时候,天下大势往往都会朝着另一个令人意外的方向发展。
就当李观南担心北境南下之际。
他却没想到,大夏和蜀地,居然已经到了兵戈相见的地步了。
大夏1212年,秋末。
在蜀地三年没上供的前提下,大夏皇帝夏擎连下三道圣旨,要求蜀王夏尧务必在冬季来临之前,将今年上供的粮食运往叙州府,叙州城!
然而,蜀王夏尧仍旧是老样子,不断找各种借口和理由拖延。
因为只要拖到入冬,大雪封山之下,皇朝就拿蜀地没有丝毫办法了。
但是这次。
蜀王显然是低估了,皇帝的生气程度。
于是,在第四道圣旨送出去,迟迟没有得到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