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请命。”孙三站起身来,他的声音略显沙哑,“慕容辉既失人望,或可杀几个名声不好的官员将领,以平息众怒。再将其家财分赏诸将佐,整顿吏治,或可挽回些许人心。”
卫忠摇头:“太平年间尚可,但眼下箭在弦上,此计利弊参半。时不我待啊。”
“卫师。”陈燕儿站了起来,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末将想到长安门之战,或有一计可解此局。但还需请教几个问题。”
“说。”
“天师十余万人马,各自来历如何?”
卫忠点点头,开始详细解释:“御军自不必说,是金陵嫡系。丁男多是临时征召,世兵则来自各地。至于坞堡帅部,那是地方豪强的私兵。还有一些是投降的贼匪。”
“这些人如何统一指挥?”陈燕儿追问道。
“你觉得呢?”
陈燕儿摇头:“末将不知。”
“我来补充几点。”卫忠踱步到陈燕儿面前,“坞堡帅、豪强们不过是想博个出身,绝不会死战。贼匪、降兵就更不必说,随时可能逃跑。”
陈燕儿眼睛一亮,但他还是谨慎地问道:“天师以何人为先锋?”
“降兵。”
“是江北人?”
“正是。”
陈燕儿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若是末将,便集中主力先击溃先锋。”他的声音越来越有力,“待败报传回,那些坞堡豪强必然惊慌,逡巡不前。趁此机会,直扑中军。我军方胜,士气正盛;天师新败,人心惶惶。若坞堡豪强退却,更会动摇军心。即便金陵卫精锐,见友军尽退,也难免疑神疑鬼。”
卫忠拉着他走到前面:“不错,如何想到的?”
“从长安门之战得到启发。”
“为何觉得此战会如长安门之役?”
陈燕儿笑道:“退守蓟城是死路,不如主动出击。胜败在此一举。”
卫忠拍了拍他的肩膀:“胆大心细,很好。”
他又看向铁三:“铁三之计太过狠辣,为胜不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