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婆感激地点点头,眼中泛起泪光。周琴看着这一幕,心中更加坚定了要帮助全村的决心。
就这样,周琴和她的“盘炕小队”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次日清晨,周琴站在老屋前,目光扫过斑驳的墙壁。她转向白氏,声音轻柔却坚定:“阿娘,给屋里盘个炕如何?”
白氏面露犹豫,轻声道:“不必麻烦,阿爹阿娘又不在家。”
“冬日寒冷,你和福生也需要暖和。”周琴坚持道,眼中闪过一丝关切。
沈氏沉默片刻,终于点头应允。
两人走进屋内,周琴开始规划炕的位置。她动作麻利地搬来砖块,熟练地堆砌起来。沈氏在一旁递东西,不时偷瞄周琴的手艺,眼中满是惊讶。
三日后,两间屋子里都有了崭新的暖炕。周琴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满意地环顾四周。沈氏站在一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既有感激,又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愧疚。
周琴轻轻拍了拍沈氏的肩膀,没有多言,转身回家准备过年。
家中,石磨发出沉闷的声响。周琴正在磨糯米,准备做些年糕。蒸熟的糯米被捣成粘稠的糊状,甜香四溢。她将年糕分成两份,一份保持原味,另一份则加入红糖和花生。切好的年糕整齐地摆在簸箕里,等待储存。
周琴又开始准备山药糕。野山药、糯米粉、饴糖,各种食材在她手中巧妙搭配。三色面团变幻出精美的花朵形状,很快,一架簸箕堆满了香喷喷的山药糕。
夜幕降临,周琴开始剪窗花。红纸在她灵巧的手指间翩翩起舞,不一会儿就成了精美的图案。苗丰坐在一旁,执笔写下一副副春联。陈四田和陈巧儿看得入迷,跃跃欲试。
周琴瞥见孩子们渴望的眼神,笑道:“明年若字写得好,就让你们来写春联。”孩子们欢呼雀跃,立刻许诺要勤加练习。
大年三十很快到来。周琴天还未亮就起床忙碌,蒸了香喷喷的红糖发糕和桂花糕。她背上装满点心的篓子,与沈氏、王氏一同下镇。
路上,村民们纷纷向周琴打招呼。她微笑应答,心中却有些不自在。王氏打趣道:“瞧你,如今可是个香饽饽了。”周琴无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