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差大人此番赈灾,定会将银薯上报朝廷。”周琴缓缓道,“大家留够自用的,剩下的可换粮食,岂不两全其美?”
韩氏眉头舒展,“可不是嘛!我家那老头子把十五亩旱地都种了银薯,如今堆得连路都没了。”
“我家也是!”王氏附和,“十亩地的收成,三间屋子都装不下。”
话音未落,田刚大步而来。“周琴,钦差大人下令了,”他喘着气道,“三斤银薯换一斤陈米,两斤换杂粮,五斤换新米白面。你们可以商量着上报,我明日拉粮来换。”
他环顾四周,“谁会写字?若有人识字,先记下来也好。”
“让我女儿来吧。”周琴轻声道。
众人惊诧,连白氏都愣住了。“小丫?小丫识字?”
陈巧儿怯生生地走到田刚面前,“田叔叔,我可以帮忙。”
“你叫什么名字?”田刚蹲下身,温和地问。
“我叫陈玉琳。”小姑娘报上大名。
韩氏猛地看向周琴,“小丫啥时候改名字了?”
周琴无奈解释,“她几个哥哥都换了大名,干脆也给她取了个。”
田刚眼中闪过讶异,“你能写两个字给田叔叔看看吗?”
小丫点头如捣蒜,跑回屋里取来文房四宝。她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村民们的交换意愿,短短一个时辰,便将数据统计完毕。
村人散去,白氏和沈氏却留了下来。白氏开门见山,“老大家的,小丫啥时候去念书了?”
周琴笑道,“送三树四田去学堂时请了个小先生,小丫跟着学了几个月。先生夸她聪明,一点就通。”
白氏连连点头,“还是你目光长远,这孩子有你这样的娘,将来没什么好担心的!”
周琴轻声道,“阿娘,有件事想跟您说。小丫想学女红,我这双手笨,教不了。大头那边有个沈云蕊愿意教她,我打算过年把小丫送去。”
白氏误以为是照顾怀孕的桃枝,笑逐颜开,“好好好,让小丫过去你也能放心些。”
沈氏在一旁,神色黯然,欲言又止。
“弟妹想说什么?”周琴疑惑地问。
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