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贞观十三年,预计光是杭州一地的贸易税就能达到三十万贯,而且还在不断的增加之中。”
难得有这样的机会,陆全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
“这几位海商,可愿缴纳市舶税?”
要知道,大唐的商贾可没有这种习惯。
在此之前,大唐连商税都没有。
也难怪李想会如此在意赋税的难度。
说白了,就是要收钱,如果收的太辛苦,那就不是稳定的收入了。
“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人抱着侥幸心理,但随着市舶司捣毁了几艘没有挂着市舶司旗帜的船后,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再往南,就是明州,泉州,广州等地都有港口,就算他们能够躲过杭州市舶司的检查,也不可能躲过后面的检查。若发现有人未经市舶司许可,擅自出海,一律没收。”
陆全对自己的生意很是熟悉。
“玻璃,水晶,瓷器,丝绸,羊毛,茶叶,由海外运粮、矿粮的船舶,可免关税。但对于运送香料和珍宝的船来说,税收标准可能会提高。”
“具体的细节,你和各大州的市舶司商量一下,明年就可以开始了。”
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一律按同一标准征税,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最初的时候,市舶司成立的时候,就定下了十税一的规则,方便管理,也方便征税。
现在,市舶司已经完全步入正轨,对各种货物的进口税也该进行调整了。
比如奢侈品这种东西,肯定是必须要加税才行。
而出口,虽然利润很高,但为了鼓励出口,还是可以考虑降低关税的。
否则,都督府一年也就能收两百来万贯市的市舶税,而这些税收,却是一分都不会进户部的。
虽然这是之前说好的,但总有一天,户部那边会眼红的。
李想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取更多的财富,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对外贸易的组织,为朝廷提供稳定的财政来源。
总不能让朝中那些大人物,一直盯着大唐那一亩三分地吧?
“王爷,我也是这么想的。如果所有的货物都要按照统一的标准来征税,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我总觉得有些海商吃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