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萧亲自调配了一种用桐油和其他几种物料混合而成的特殊涂料,指导她们涂抹在缝合处和丝绸表面,以增强气密性。那股桐油特有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
篾匠们则用坚韧的竹条编织出一个直径近一丈、带有高高护栏的巨大圆形吊篮,结构异常坚固。
绳匠们也一丝不苟地编织着巨大的绳网。
张富安则带着几个铁匠,按照林萧的图纸,打造了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燃烧装置——一个用铁管和铜片制作的、可以持续喷射猛烈火焰的“灶台”,燃料则是林萧让人提炼出来的、燃烧更充分、热量更高的植物精油。
整个制作过程,充满了新奇和挑战。工匠们一边惊叹于设计的巧妙,一边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弄坏了这些昂贵的材料。
终于,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经过近十天的紧张忙碌后,一个前所未有的庞然大物,终于在这片空地上组装完成。
一个用五彩丝绸缝合而成、高达数丈的巨大球囊,像一个尚未充气的巨大灯笼,软塌塌地铺在地上。
球囊上方罩着坚固的绳网,绳网的另一端牢牢地系在那个巨大的竹制吊篮上。
吊篮中央,固定着那个造型奇特的金属燃烧器。
这天,天气晴朗,微风和煦,正是试验的好日子。
林萧下令,将球囊的底部撑开,数名护卫合力将巨大的球囊拉直。随后,林萧亲自点燃了吊篮中央的燃烧器。
“呼——”
经过特殊设计的喷口,猛地喷出一股灼热的火焰,发出巨大的声响。炽热的气流源源不断地涌入球囊内部。
周围负责拉住绳索的护卫们,感受到脚下原本软塌塌的丝绸开始微微鼓动。
所有围观的人,包括闻讯赶来的李德全、宋清和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眼前这不可思议的一幕。
随着热气不断填充,巨大的球囊开始像吹气一般,缓缓膨胀、鼓起。
五彩的丝绸在阳光下闪烁着奇异的光泽。原本瘫软在地上的庞然大物,一点点地“站”了起来,逐渐恢复了图纸上那个饱满的球状。
一股强大的向上的拉力,通过绳网传递到吊篮上。负责按住吊篮的护卫们,感觉脚下越来越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