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次截然不同却又同样糟糕透顶的经历,像两记结结实实、力道十足的耳光,狠狠地抽在我那自以为是的脸上,打得我眼冒金星,也让我彻底清醒过来,深刻认识到因地制宜、洞悉顾客口味差异究竟有多重要。我这才意识到,在广州这座美食大熔炉里,尤其是在穗香楼这样每天迎接着来自五湖四海食客的地方,若想真正满足顾客的需求,光凭一手娴熟的厨艺远远不够,还得用心去揣摩各地食客千差万别的口味偏好,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调整菜品的风味,绝不能再凭借自己的惯性思维,盲目地我行我素。
为了不再重蹈覆辙,我开始厚着脸皮,时常向服务员求助。每接到一道川菜订单,我都会拉住服务员,仔细打听客人是来自哪里的“吃货主力军”。日子久了,我也渐渐摸出了些门道。
我发现,若是遇到那些软糯可爱的“南方小土豆”,他们大多偏爱清甜口味,偶尔浅尝一点微辣,只为给味蕾带来些许新鲜刺激,就如同在一幅精致细腻的江南水墨画中点上一抹淡红,只需稍稍添上一丝若有若无的辣意点缀即可。而碰到豪迈奔放的“北方大汉”,他们习惯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面对辣味那也是毫不示弱。要是他们点川菜,我就得麻溜地多撒几把辣椒,再配上足量的麻椒,务必做出的菜像东北热乎乎的火炕一样热辣滚烫,让他们吃得酣畅淋漓,直呼过瘾。
还有那些从“天府之国”四川远道而来的“辣界行家”,对他们而言,普通的“麻辣”不过是家常便饭,太过小儿科,唯有“爆辣”“特辣”才能真正刺激他们被川味娇惯已久的味蕾。每次遇到这样的客人,我就得使出浑身解数,让菜品出锅时像燃烧的火锅一般,红油滚滚,辣椒满溢,那浓烈的辣香,隔着老远就能让人闻之垂涎。来自湖南的“辣妹子”“辣伢子”们也毫不逊色,他们钟情于剁椒的鲜辣、小米辣的劲辣,一旦接单,剁椒鱼头的红亮、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