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的声音整齐,同样站在孩子后面,自觉来旁听的大人们的声音也不逊色。
虽然李兆只以教导孩童为主,但后方站着的大人们,也无一溜号。
这一幕深深地感染着袁绍成,他也不自觉的站到了人群中去,跟着孩子们一起做着拼读,虽然他看不懂那奇奇怪怪的字符,也不懂为什么跟着就能知道字该怎么念。
“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会用到的器具。
炊具,釜甑,来再跟我读一遍……”
……
“听从陛下的命令,大人们已经在为农耕做准备了。
我们之前在《开蒙要训》中学过有关的句子,谁能想起来?举手回答。”
教学自然是要有问答,对于孩子们,反馈十分的重要。
这不,李兆一个问题下去,一双双小手就高高举起,要不是规矩不允许,他们恨不得站起来、跳起来。
回答问题,也是算在日常表现的考评里的!
“花豹小室的诺敏,你先回答。”,李兆也费了些心思,他如今早就能记住在大礼堂上课的所有孩子的名字了。
“尊卑有序,长幼有仪;内外分别,男务耕桑。”
“还有呢?饭勺蛇小室的琪琪格,你回答。”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风云雨露,雷电雪霜。”
“非常正确,那谁能回答一下,它们都是什么意思?”
……
这些……袁绍成都不知道。
可他在这群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蓬勃的朝气与希望。
青阳部的人,大多数都没什么胡人特征。
这一刻袁绍成甚至在想,这一幕一定要让大哥带大嫂来看看。
他们的孩子,出生就能有天潢贵胄开蒙,能学知识、能读圣贤书。
不……更是应该让所有的邙沟人都来看看。
不要担忧现在仍是奴籍,只要表现优良,不出五年就能成为大唐良民,子女允许科考、允许出去抛头露面谋一份生计。
而且……他们的孩子也不愁没有私塾上。
他们生来就能学习知识,他们可以靠自己改变命运,甚至将来成为反哺一方的栋梁之材。
这一刻袁绍成眼眶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