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册成本1235文。
活字印刷简直是吞金活阎王。
这么看雕版印刷简直赢麻了。
可事无绝对,数据的魅力就在于,
当木制活字印刷《金刚经》的册数在6861以上时,它的成本就会低于雕版印刷的18文/册。
对于没有普及教育需求的寻常古代,接近印刷7千册的书,是个高额的数目,没有人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根据敦煌文献中记载,唐代单部文书最大的印量也不足1000册。
只有士族才配读书,世家更是垄断了知识。
不仅仅是阶级观念问题,同样受限于成本、维护难度、实际需求,北宋乃至最后的清代都没有使活字印刷取代雕版印刷。
可在李唯看来,在政治教育上的投资,它只要达到了其传播效果,哪怕于账面上亏损,它也是赚。(经济学,政府投资/国家财政投入)
愚民确实好统治,可‘壹教’同样有利于政治,更是对他这位皇帝利好。
永远不要把自己和世家绑定在一起,但也不能把自己和百姓放在一起,为什么是寡人,这个词值得皇帝用一生去思考。
不提这些深远的,单说当下,
李唯秋季需要刊印发布到大唐全国的《论闪电战》其册数,一定不会低于七千这个数。
同时,李唯会提高泥活字的烧制成功率。
改良后初步计算,泥活字的临界点会在8100册,将来拥有更充沛的工匠时,泥活字会取代木活字。
而虽然保存性好,但更贵的铜活字,其临界点在32000册,在天下安定以后,李唯更是会将其提为国家印刷局的专用印刷用具。
天下都不止三千多万人,刊印三万多册书,它真的不多。
唯一的难点是,铜在唐代属于战略资源,贸然大规模使用铸字,一定会被官府禁止。
但李唯是皇帝。
所以,铜活字不存在难点。
木雕很好玩,对于每天脑子里都装着政治的李唯来说,闲来无事雕些东西玩玩,也是他难得的放松了。
在御制活字印刷的敦促下,那些本不识字的工匠,简直拿出了远超自身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