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辈子,能斩得了宗亲,伤残得了皇子,可真是快哉。
只是。
当历俊出了雁门关一路疾驰,还未至阴山便出了变故。
一人持铜符高举唱名道,
“左骁卫翊府校尉王元,奉鱼符请见!”
本就是扎营休息,待明日再渡阴山,守门执戟郎将以窥管远观符面篆文,确认了符形后,才将这名校尉放行。
过辕门后,王元至验符亭解甲,将左鱼符置于石案。
军司马取出对应右鱼符,两者拼接验证。
验证玉符步骤有三:
符身榫卯须严丝合缝、篆文暗记需完全吻合、符背骑缝章与主将印鉴一致。
勘验完毕后,军典展开《军籍录》高声核对,
“左骁卫翊府第三团校尉,王元,年三十七,河间人,右颊有箭痕——”
两名卫兵持烛火近前查验体貌特征。
虽然不是战时,但大唐军中历来规矩森严。
极难有什么名不经传的小小士兵,披甲持剑冲进主将乃至皇帝的营帐中,大喊着‘报——’的禀报些什么的情况。
王元疾行进帐,因女帝授予历俊极高的权柄,所以王元行军参叉手礼后,单膝触地禀报道,
“末将王元,左鱼符第三验讫。戌时半于阴山北五里处,见大唐旌纛屯驻!”
这话说的有些矛盾,王元自己一时间都没转过弯来。
他们是大唐来着吧?
不不,他们的皇帝是女帝,他们的国号是武周,他们是大周人。
李唐是那李家祸害的国号,是乱世的象征。
脑子晕乎乎的,但从军多年,王元还是恪守职责,向主将汇报了消息。
历俊一惊,眉头一皱、眼睛却是一亮,翻身从榻上起身,
“什么?大唐旌旗?竟然有李唐余孽在此谋逆?还不速速汇报来!”
这件事若是和那大唐皇子有关,可就太好了。
王元如实继续禀报,
“左右青幢四,按东宫方位列置。
结方营,垒高六尺,设拒马三重。帐数约二百,故计步骑千人有奇。
同时,末将遣斥候向前窥探,望烟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