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气凝神,深吸一口气,他眼神专注,就是开干。
清创止血,用的是孙思邈的老医理,写在《千金方》中的中医老办法,仅在其中加入了酒精消毒的步骤。
作为针灸大国,银针的型号自然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亦无需李唯再开发。
唐朝在这个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已经对其他国家的医学稍有了解,存在初步的缝合技术,只是碍于观念和其实际效果不显,并未普及应用。(缝针感染反致死亡等原因)
但李唯统治的是草原大唐,于他们来说,身体发肤受之君父,君父如何他们便如何,所以李唯普及任何‘新学’大家的接受度都非常的高。
唐代已有桑皮纤维制线技术用于纺织。
李唯优化了原料处理,将传统桑皮线晒干,后用类似蒸馏酒工艺,以密闭容器加入艾草高温蒸煮灭菌。
同时利用草木灰水浸泡桑皮纤维,通过碱性物质来溶解木质素,使纤维更柔软光滑,减少缝合时组织摩擦。
利用唐代已有的纺车技术,将单股桑皮纤维加捻成三到五股提升抗拉强度至可承受皮下张力。
同时做蜂蜡涂层处理,在编织后的桑皮线表面涂抹3比1的蜂蜡与松脂混合液,形成防水抗菌层,同时减少线结滑脱概率。
在可吸收性方面,李唯做了利用麦芽汁浸泡纤维,部分分解纤维结构,加速其在体内的降解,做了‘酶解预处理’。
用鱼鳔胶浸渍桑皮线,增加柔韧性并延缓吸收速度,模拟现代铬制肠线特性。
线本身能做的提升基本已经到头了,而外在环境还可以再提高一下。
将大蒜素负载于蜂蜡涂层中,实现局部缓释抗菌,降低术后感染率。
用双层陶罐夹层填石灰创造低湿度环境,延长桑皮线保存期限至2年以上。
这桑皮线的工艺复杂、原材料涉及珍稀资源,换做当代人其一定是只普及于贵族阶级。
但李唯却觉得,军用物品本该如此,朝廷财政拨款,不就该落实到这种地方去吗?
李唯感慨着自己改良之路的时候,火辣辣的麻木中带着尖锐刺痛感的缝合已经结束了。
忍痛大抵就是那么一回事,只要死不了,就会发现没什么是忍不住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