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舟拿出在镇上买的瓜子嗑开对比,嚼了一会儿,“阿娘,店里卖的比较脆。”
郑则拿着锅铲走来,周舟也让他尝,他两边都吃了,仔细辨认后说:“咱这锅可能没炒到火候,没有人家卖的脆。”
郑大娘点点头,刚刚怕炒坏,起锅是快了点,周舟安慰道:“我觉得这也好吃,咱就留着新年吃吧。”
有了新的锅铲,下一锅郑大娘仔细观察,大锅冒烟后继续翻炒,瓜子碰撞声音渐渐清脆时急捞起,周舟赶忙把筛子递过去,锅里的瓜子全部捞出才松口气。
这一锅放凉再尝,周舟吃完惊喜地说:“阿娘,一模一样!”
郑则也笑着点点头,把手里的瓜子皮丢进灶口,一模一样,这次成了。
郑大娘听得满脸笑容,干劲十足。
接下来继续筛瓜子,炒瓜子,三个小孩把筛落的瓜子重新捡一遍,单独拿碗装好。
郑则和阿娘两人轮流挥锅铲,周舟在灶口看火,用中小火慢慢烘,瓜子越炒越香,第四锅炒完时盐粒明显发黑了。
黑盐再炒瓜子会发苦,也食用不得。
郑则铲起来放装到大陶罐里,用来腌喂猪的咸菜、鞣制皮货、砌墙防潮都是用处。
娘仨准备倒新盐再炒时,郑老爹回来了。
小孩守在草棚,几个大人跟着回堂屋。
郑老爹径自倒了水几口喝完,坐下长叹一口气,沉默好久,说的第一句话是:“当初阿爹就不该给他取这个名字”
郑家一家子勤劳踏实,偏偏就出了这么个嫌贫爱富好逸恶劳的。
郑大娘忙问:“真要被林老头打死了?他犯了什么事?”
郑老爹点头,不仅林老头打,林家堂兄弟一群人都来了。
郑老二当初年轻仗着皮相获利,贪图安逸去人家里坐享其成,前半生没使过什么力气,还得了个镇上读书的儿子,这命很好了,没想半生一过,人到中老又不满足了。
郑老爹突然说:“当初粥粥说的镇上那小孩,就是他的。”
那长得像大坤的小孩是郑永逸的?
郑大娘拍腿震惊:“天啦!怪不得,怪不得,他怎么敢的呀!”
周舟也惊讶地和郑则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