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长安的城门处热闹非凡。只见一支支整齐的队伍,身着各异的服饰,带着琳琅满目的贡品,缓缓进入城中。这些使节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的来自西域的沙漠绿洲,有的来自北方的草原部落,还有的来自南方的水乡之国。他们的脸上洋溢着敬畏与友好,眼神中充满了对大唐的好奇与向往。
“听闻这大唐繁华无比,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光是这长安城,就如此宏伟壮观,令人惊叹。” 一位来自西域的使节,望着巍峨的城墙和热闹的街市,不禁感慨道。
“是啊,此次前来朝贡,定要好好见识见识大唐的风采,学习他们的长处。” 旁边一位来自草原部落的使节附和道。
与此同时,在皇宫内,李隆基正与大臣们商议着如何接待这些远道而来的使节。“陛下,如今各国使节纷纷前来朝贡,这是我大唐国威远扬的体现。但如何妥善接待,彰显我大唐的风范,还需陛下定夺。” 一位大臣恭敬地说道。
李隆基微微皱眉,陷入了沉思。这时,杨玉环从偏殿缓缓走来,她仪态万千,面带微笑。“陛下,臣妾以为,如今各国主动示好,是我大唐发展外交的绝佳时机。咱们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国使节,加强外交交流与合作。” 杨玉环轻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与智慧。
李隆基听后,眼前一亮,点头道:“爱妃所言极是。朕正为此事烦恼,不知如何是好。爱妃这一番话,倒是让朕豁然开朗。”
于是,在杨玉环的倡导下,大唐开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各国使节展开交流。在皇宫的大殿内,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李隆基身着华丽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威严而庄重。各国使节依次上前,向李隆基行礼,并献上他们精心准备的贡品。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乃西域楼兰国的使节。此次前来,特为陛下带来我国的奇珍异宝,以表达我楼兰国对大唐的敬意与友好。” 一位楼兰国的使节恭敬地说道,随后命人将一箱箱精美的丝绸、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