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的江面上,渔船点点。岸边新建的码头上,渔业大师老钱正在讲解:\"这种改良的渔网,网眼大小最合适,既不伤幼鱼,又能提高三成捕获量。投放鱼苗要选在这种缓流处,水草丰美,水深三尺以上\"
听众中,老渔民和新来的流民挤在一起,认真听讲。不远处,官员正在登记渔船,划分捕捞区域。每条船都发了一份详细的水文图,标明了投放区和捕捞区。
\"按季节轮换作业,保证鱼苗生长。殿下说了,要让子子孙孙都能吃上鱼\"
越州的农田里,也是一派繁忙。农技大师们带着农户,正在加固和改进灌溉设施。
\"蓄水池要建在这个位置,深三丈,可解决百亩田地的旱季用水。水车改用铜轴承,效率提高一倍\"
南境大地上,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帐篷、木屋不断搭建,荒地不断开垦,水利设施不断完善。
系统商城流出的物资的优质物资,各路大师的精心指导,再加上数十万勤劳的流民,正在创造一个个小小的奇迹。
寒风凛冽,却挡不住南境三州到处一片繁忙的景象。
陈宫站在南安城头,远眺着四周的景象。道路上,运送物资的马车络绎不绝;农田里,开垦的队伍整齐有序;工地上,房屋拔地而起;河道边,渔船来往穿梭。
\"真是壮观啊\"他轻抚胡须,神色欣慰。
城下,一队新编的民兵正在操练。这些曾经的流民,如今已经有了安身之所,眼神中透着坚定。
\"立正!\"带队的军官一声令下,数百人齐刷刷挺直腰板。
\"为了保护这片土地,保护我们的家园,大家要刻苦训练!\"
\"是!\"整齐的回应声中,是发自内心的坚定。
岭州的山间,一座新建的流民村落已经初具规模。几个孩童在村口玩耍,欢笑声回荡在山谷中。
\"娘,你看!\"一个小女孩指着远处的果树苗,\"明年就能结果子了吗?\"
\"是啊,\"妇人笑道,\"到时候不光有果子吃,还能卖钱呢。\"
衢州的江边,一群老渔民正在向新来的同行传授经验。
\"跟着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