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这样。”
“该死。” 伊朗领事馆官员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耶路撒冷离伊朗也不算太远。奥斯曼帝国和伊朗接壤。”
“陷入经济危机、战争和内乱的奥斯曼帝国,恐怕难以抵挡英国军队的进攻,至少耶路撒冷会守不住。”
“那投入的兵力肯定不少。”
“是的。” 耶路撒冷对奥斯曼帝国来说也是圣地。
即便帝国内部已经分裂,奥斯曼帝国仍在拼死抵抗,而英国军队则投入了大量兵力。
“目前动员的印度帝国军队大约有50万人。听说最近通过秘密交易,还打算再增加50万人。”
《威斯敏斯特法案》,英国以承认印度帝国自治权为代价,换取了参加世界大战所需的兵力和解决经济危机的资金。
作为回报,这将是一部真正接近独立的法案。
“100万印度帝国军队将踏上耶路撒冷的土地。”
“……”
这就是伊朗领事馆官员担忧的原因,也是杜鲁门一开始提议军事联盟的原因。
他想用军事联盟阻挡的势力,既不是中东势力,也不是其他同盟国势力,正是英国军队。
“一旦伊朗正式宣布发现石油,驻守耶路撒冷的军队肯定会很高兴。没有哪个国家不喜欢石油。”
“……”
“如果是其他国家或许还不确定,但英国肯定会有所行动。”
“……唉。”
100万军队在耶路撒冷?
伊朗方面知道奥斯曼帝国在打仗,但奥斯曼帝国有三股主要势力参与战争。
同盟国从北方持续进攻,协约国从侧面攻击,帝国内部还出现了势力分裂。
奥斯曼帝国的中央政府已经难以掌控如此庞大的领土,实力也很薄弱。
“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局势如此复杂,伊朗可能还没有完全了解驻守耶路撒冷的英国军队的情况。”
杜鲁门担心万一他们不知道,所以提了一下,没想到他们真的不知道。
也许伊朗国内刚刚察觉到,但消息还没传到领事馆。
“现在知道也不算晚。”
“是的,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