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任何事情,都是要一步一步来的,笼络人心就是得像这样,一点一点的积攒好感。
另外,他立刻就放弃,也是为了避免令刘邦生出警惕。
赵匡胤是知道历史的,知晓刘邦一直以来,对韩信都极为防备,多次收走过韩信的兵权,控制其封地,安插亲信。
纵观韩信作为大将军的全部历程,其实一直以来都缺乏长期独立的根基。
这就算了,最关键的还是韩信的犹豫不决,因为感念刘邦“解衣推食”之恩,一直犹豫,身边人比如蒯彻劝反,始终不能下定决心。
最终造成死于妇人之手,“悔不听蒯彻之言”。
韩信排兵遣将之能,在历史上被称为兵仙,可权术方面,和刘邦一比却如乳臭未干的毛孩,一直被玩弄于鼓掌之中。
好在现在,占据这位兵仙身体的,是赵匡胤这个宋朝开国皇帝,不论领兵作战之能,还是权术,他都有。
“清除刘邦在军中的亲信,拉拢军队士卒,这两件事,都不能操之过急,需要等待机会。”
赵匡胤的搜刮脑海中的记忆,有关刘邦项羽的这段历史,被他翻找出来。
试图在这些历史节点中,找出韩信的机会。
“若是要清除监军,而又能够让刘邦接受,不与我翻脸,那么就只能等待一些关键的战役下手了,比如彭城之战这样汉军大败的战役,亦或者攻克齐国,要求封王的时候。
这时候,我作为韩信,重要性就会直线上涨,能得到拥兵自立的机会。”
思来想去,赵匡胤发现了一件事。
他最好还是先弄清楚,现在是具体的哪一年,楚汉争霸到什么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