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苏然来到古老的清水村。这里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建筑,但大多已破败不堪,无人修缮。村里的老人告诉苏然,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传统的民俗活动也逐渐被遗忘,乡村文化正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回到省政府后,苏然马上与省文化厅、教育厅等部门展开商讨。他神情恳切地说:“乡村文化是我们的根脉,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经过一番深入讨论,一个涵盖文化保护、传承教育和创新发展的乡村文化振兴计划就此诞生。
为了抢救濒危的乡村文化遗产,苏然组织了一支由文物专家、历史学家和建筑工匠组成的团队,对乡村的传统建筑进行全面普查和修缮。他们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方案,尽可能保留建筑的原始风貌和历史韵味。同时,对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技艺、民俗节庆等,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数据库,为后续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依据。
在传承教育方面,苏然积极推动乡村文化进校园。他与教育部门合作,编写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教材,将乡村历史、民俗、手工艺等内容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此外,还在乡村设立了文化传承基地,邀请老艺人、民间工匠担任导师,培养年轻一代对乡村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然而,仅仅保护和传承还不够,苏然深知乡村文化需要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发展。他鼓励乡村文化与旅游、创意产业等深度融合,开发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项目。
在一次乡村文化创意大赛中,苏然结识了几位充满创意的年轻人。他们将乡村的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如印有乡村图案的陶瓷餐具、以传统民俗为主题的手账等。这些产品一经推出,便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苏然看到了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巨大潜力,他积极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帮助他们在乡村建立工作室,将创意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