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内,庄严肃穆,早朝的气氛与昨日寿宴的喜庆,截然不同。
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凝重,在大殿内依次站定,等待着皇帝南擎天的到来。
随着一声“皇上驾到”,南擎天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上龙椅,威严的目光扫视着殿下众人,“众爱卿平身。”
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众人起身站定,丞相王天成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昨日寿宴上,各国使臣皆表达了与我朝通商的强烈意愿,此事关乎国家发展,臣以为应尽早商议出应对之策。”
南擎天微微点头,神色从容:“朕也正有此意。
众爱卿对通商一事有何见解,不妨直言。”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赵忠良向前一步,手中捧着一本厚厚的账本,说道:“陛下,臣以为通商于我朝而言,利大于弊。
从账本上看,我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在他国极受欢迎,若能扩大贸易,税收必将大幅增加,充盈国库。
只是,通商细则必须谨慎制定。
比如关税的征收,过高则可能引发他国不满,影响贸易往来;过低又恐损害国家利益。
臣建议,针对不同货物,制定不同的关税标准。
像丝绸、瓷器这类我朝独具特色、他国需求迫切的货物,关税可适当提高;
而普通生活用品,关税则可稍低。”
此言一出,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起来。
这时,礼部尚书李崇义站了出来,他仪态端庄,语气平和:
“陛下,通商不仅是经济之事,更是外交大事。
臣以为,在商议通商细则时,需考虑到各国的文化习俗与外交关系。
与西域楼兰国通商,可在边境设立专门的贸易集市,既方便管理,又能促进文化交流。
楼兰国重视玉石文化,我们不妨在贸易中多引入玉石相关的交易,投其所好。
而与北方匈奴国通商,他们以游牧为生,对中原的农耕技术和器具或许感兴趣,我们可适当输出此类物品,增进两国情谊。”
李崇义刚说完,兵部尚书周武便大步走出,